随着2010年3月,华住酒店集团的前身“汉庭酒店集团”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季琦以创始人的身份,用平均5年的速度,打造了携程、如家、汉庭这三家上市公司。
这通“折腾”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考量?分别经历过OTA和酒店行业的创业,其对目前这条生态链又是怎么看的?《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就上述话题专访了华住酒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季琦。
OTA“无利润、无边界、无节操”?
《中国经营报》:你最近提出了一个酒店业“万店联盟”的想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季琦:万店联盟主要就是想组合一些品牌酒店,能够通过会员、大数据以及预订平台整合在一起,在中国酒店业内做出一个类似于像航空业“星空联盟”这样的组织。我个人感觉,中国的酒店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酒店个体,需要突破原来品牌和管理的界限,通过大数据将大家捆绑在一起,共同做市场,共同服务好客户。
在未来几年中,华住计划将旗下的直营及特许门店全部拿出来,再联合国内3000家三四星级酒店,以及1000家定位高品质的精选酒店,打造出一个“万店联盟”的平台。在住宿的基础上,这个平台也会衍生出针对客户的娱乐、机票预订、出行、景点等服务,我认为这是一个生活圈的概念。
《中国经营报》:巧合的是,不久前在采访小南国董事长时,她也表达出不愿再被互联网平台压榨,希望在餐饮业牵头做类似联盟的想法。我在想,是不是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或者说行业发展到相应的阶段,领头的企业都开始有了绕开平台的想法了?
季琦:这两年,平台的发展有点失去理智了。我总结平台现在是“三无”:无利润、无边界、无节操,已经影响到我们线下的正常经营利润。
消费者使用平台的目的肯定是希望成本更低、预订更便捷,但任何一个中介的存在,实际上都会让成本更高,更加不方便。比方说我现在订机票,都是直接通过航空公司用手机选座位,更改、退票都很方便,但是携程或者中介公司就做不了这些。
现在的平台个个都牛哄哄的,作为线下的一个代表性的企业,我想告诉他们,除了OTA(在线旅游商),我们还有第二条路、第三条路可以走,不是说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中国经营报》:你之前是携程的创始人,现在说OTA是“无利润、无边界、无节操”,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你心态发生变化的?
季琦:我也是携程的创始人,至今还是董事会成员,携程现在的管理层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这么说的原因是,作为一个线下企业,我有我自己的立场,我有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作为一个酒店人,我想传递一个信息,即大家(OTA与酒店间)还是要有平衡,不要把这个平衡打破了。
至于我们公司,从创办第一天起,就非常明确要以自己的渠道为主,而不是依赖中介渠道,这个战略是很清晰的,从来没有动摇过。
企业该做创造价值的事
《中国经营报》:说到OTA,2014年还是发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随着携程四季度预亏,行业全面进入负利润时代。另一方面,各家OTA企业近期价格战打得又非常厉害。OTA的现状,会不会对酒店行业的经营产生影响?
季琦:当然有影响,比如说OTA开打价格战,就会有返现,我的整个直销体系全部给他破坏了,我是不愿意做这件事情的。包括他们自己拼命打广告,拼命地投搜索,我投不起,他一投几十个亿,几十个亿我们哪投得起。本来用户是通过我们的APP来订房间的,现在变成通过他的APP来订了,所以这个当然是有影响的。所以我现在特别想对OTA的烧钱大战发点声音。不能做到最后,大家都没利润了。
企业必须去做价值创造的事,你所做的事情,无论是对消费者、投资者,或是利益相关者必须得有价值。没有创造价值的事,扰乱这个行业的事,我认为是不应该做的。
《中国经营报》:所以给我的感觉,你的“万店联盟”,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去做OTA,以此“抗击”OTA,只是不愿意在明面上说出来。
季琦:不不,这个是非常明确的,我做联盟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消灭OTA。首先,我没有做OTA的野心,我还是想把线下的酒店管好,把品牌做好,把管理做好,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所谓价值创造的东西。我们选好址,设计好产品,做好服务,让每个客户感到安全、放心、价格很实惠,这是我想做的事。
其次,我们也没有实力去跟OTA战斗,我们只是希望他们不要太过分,最后弄得我们无路可走。如果今天我们带头做万店联盟,能给OTA带去一些压力,甚至可以牵制到OTA的一些决策,我想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的目标只是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