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营网 辽宁经营网_中国经营网_中国经营报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央为什么紧急叫停自贸区申报?
2014-06-05 10:31:43   来源:辽宁经营网   [复制链接]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谁将成为下一个自贸区?各方密切关注。不过,下一个自贸区的诞生恐怕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称,中央高层对于各地热情申报自贸区“不甚满意”,愈演愈烈的申报热潮已被紧急叫停,并打回重新审查。不过,上述消息目前尚未得到相关部委的证实。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全国多地涌现起申报自贸区的热潮。有专家表示,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而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的还是跑马圈地和优惠政策这一套东西,违背了中央的初衷。

  自贸区申报热情高涨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这样的表述,让不少地方产生了联想。于是,“自贸区”开始成为继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保税区等之后,又一个深受地方政府青睐的新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到要申报自贸区的有20多个,这还不包括广西凭祥沿边自贸区,长沙文化创意自由贸易区国家试点等。

  越来越长的自贸区申报名单,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开发区热”。借着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热潮,自1992年开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各地兴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外商工业区、贸易保税区、金融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大量涌现。

  据统计,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除由国家部、委、办批准的开发区达近200个之外,各省、市、县批准的开发区数目高达6000余个。尽管大部分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巨大的正面带动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条件不成熟的开发区匆匆上马,结果留下了不少至今都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不过,从各省上报的自贸区方案中不难看出,大部分还是沿用老开发区、新区、产业园申报的旧资料,有些东西甚至是起草于90年代,每过个几年就改一改名字和数据换张脸重新被提交上去。方案中自贸区与当地经济的结合点甚少,几乎就是两张皮。而且如同本科生的论文一般,大家抄来抄去都抄到了同一篇上,申报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都差不多。

  “这一轮开放的‘班车’,无论如何不能再落下。”采访中,一位西部地区地方官员的表白,既显示出各地方申报自贸区的急切,也透露出本轮自贸区热背后的缘由——除了高调宣布追求改革的姿态,更多则是“排队占位”的攀比心理。

  “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起码在新一轮的开放平台上不能落后于别的地方,这是现在不少地方的真实心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

  采访中,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表示,以前探索改革开放设立特区、开发区,建试点的经验表明,试点的地区往往发展快,而且不光当地受益,地方官员提拔也快,“因此,在此次自贸区申报热潮中,依然充斥着唯恐落于人后、将来在政策上吃亏的思维。”

  为了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各地可谓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频频到北京“跑部”,“拜访沟通”,以求得各部委表态和答复;另一方面,在各个场合强调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例如,作为毗邻日韩的地区,青岛强调的是中日韩合作;而渔业资源丰富的浙江舟山则强调海洋经济;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主打的是“对台自由贸易园区”;靠近东盟的广西试图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连接中亚的新疆则正在讨论设立“中国-中亚自贸区”;重庆则希望自己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因此申请成为“内陆自贸区”……

  张燕生评价道,结合本地优势和特色谋划自贸区发展思路无可厚非,“但从一些地方提交的申请报告来看,基本上还是过去多年模式的重复,仍旧停留在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的层面上,没有多少新意。”

  这并非个别观点,采访中,针对前一阶段的自贸区申报热,专家们的最大指摘,便是一些地方仍在“穿新鞋走老路”。“至今还没有搞清楚自贸区究竟是什么。”王新奎感慨到,当前一些地区的思路很“幼稚”,就是“先拿到审批方案,再搞到一大片地,接下来大兴土木、招商引资,弄出一个新区来”。

  在很大程度上,这或许是习惯使然。长期以来,许多地方一直十分迷恋所谓的“特区经济”,习惯于以优惠政策、特殊待遇为导向进行园区建设,偏好于依靠抢投资、拉项目、圈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在自贸区正式登台之后,又有不少人将之当成了新的“开发区”。以为有了它,就可以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投资自然源源涌入,地方经济就会迅速腾飞。

  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调整大背景下的现实压力,给了地方更多“要政策、抢优惠”的“动力”。去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今年一季度,有27个省份GDP增速回落。面临压力,如果能凭借自贸区的“东风”,拉动经济增长,对许多地方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

  因此,一些省区市负责人甚至直言不讳把申报自贸区当成新一轮“政策洼地”和招商引资的“利器”。“这明显与中央的初衷相背离。”上海自贸区方案设计的参与者、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中央对自贸区建设的要求很明确,就是以开放促改革,挖掘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在没有特殊政策和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寻求经济增长的动力。

  中央高层紧急叫停自贸区申报

  “所有的申报流程都停了下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反省,并重新考虑申报方案。”日前,权威部门人士透露,由于中央高层对自贸区申报存在的问题“不甚满意”,愈演愈烈的自贸区申报热潮被紧急叫停,并打回重新审查。

  与地方申请自贸区的热情高涨相比,中央的态度一直较为谨慎。此次叫停,更是让第二家自贸区的审批在短期内难见下文。

  “在等待总结上海的经验。”接受采访中,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目前上海自贸区正在积极推进各项试验内容,包括出台调整后的2014版的负面清单,鉴于有些开放的内容及制度创新的模式还有一个落地的过程,所以目前尚难总结提出可以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因此设立新试点的条件还不成熟。

  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各方在设立自贸区的意图上大相径庭。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但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追求的还是跑马圈地和优惠政策这一套东西。”王新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这样的思路不仅不会让中央动心,而且恰恰是中央所反对的。

  “国家设立自贸区,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但目前看来,不少地方其实并未真正准确把握中央的用意。”上述权威人士谈到,中央高层之所以紧急叫停各地的申报行为,就是要让地方好好冷静一下,仔细琢磨体会中央的良苦用心,“如果只是单纯地建几个贸易园区,国家还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吗?”

  更高标准的自贸区,显然不能再一哄而上、重蹈覆辙。“高层一再强调,要把防控风险作为重要底线,要在建设自贸区全过程都掌控好风险,努力排除一切可能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这说明自贸区的试验是有很大风险的。”在王新奎看来,高风险意味着高标准,全国来看,当前真正能够符合“试验田”标准的地方屈指可数。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地盲目建设,后果可想而知。

  “尽管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外界对于‘若干’通常理解为不超过十个。”霍建国也认为,中央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试验有其独特的定位和战略考虑,三中全会文件表述得十分清楚,即在推进现有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园区或港区,所以应正确理解条件是什么。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习总书记前不久考察自贸区,是心理层面上的鼓励。自贸区试验,是有很大风险的。从上海自贸区改革成效看,目前并不理想,一线管住二线放开,怎么做,高层强调审慎把控风险,因此步子迈得小,走得慢,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省市跟风建自贸区,且绝大多是还是政策洼地思路,这显然跟中央的顶层设计背道而驰。”

  早在1月底,针对各地如火如荼的申报自贸区热潮,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负责人公开表示,现在,一些省、市也提出了设立自由贸易园(港)区的申请,我们正在进行研究论证。但目前除上海以外,国务院尚未批复设立任何其他自由贸易园(港)区。

  申请自贸区如何抛弃传统思路?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经济特征和发展优势不同,各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肩负不同的使命。”按照霍建国的理解,只要上海的可复制经验比较成熟,各地的方案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对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最终应可以考虑结合不同地区特点设计不同的自贸区进行试验。

  “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把握好自身的发展优势,定位好自身的发展方向。”他谈到,“既要体现出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内容,又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省情、区情以及各个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把握好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位置及突出作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试点方案,这样就可以在全国陆续形成一些改革试点地区。”

  在他看来,现阶段自贸区的推广试验不仅要更快地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改革经验,同时还应带动经济发展。

  全国自贸区建设如何抛弃搞特区、新区和特殊监管区的传统思路,形成改革的持续效应?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对此有清晰的表述。

  王新奎指出,第一、自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省市纷纷提出要求建立新的自由园(港)区,这是好事情,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地方要求加快推进改革的迫切性。但是,如果引导不力,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重蹈“跑马圈地要优惠特殊政策、招商引资拉国民生产总值”的老路。

  为此建议,尽快在珠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选一个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门类较全、监管能力较强、辐射范围广的中心城市,在其行政区划范围内设立自贸试验区,从中央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开放促改革、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成熟一项,推进一项、不搞特殊和优惠政策,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的高度,首先推动在区域中心城市层面爱、在设区指导思想上的复制和推广,形成覆盖全国的改革态势。

  第二、在实施改革试验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内,按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确定的“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以贸易便利化为主的货物贸易区域和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的为主的服务贸易区域”,以及“试验区内企业原则上不受地域限制,可到区外再投资或开展业务,同时加强对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的原则,建议中央支持各试验区在所在城市行政区划内进行扩区方式创新的试验,甚至可以允许按产业部门或按政府监管功能向试验区外不同区位单元进行复制和推广,为进一步把改革成果复制和推广到区外积累经验和能力。

  第三、区域中心城市试验区的改革成果向其所在大区域的复制和推广可采取多种创新形式,核心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人为限制,避免形成过度竞争、功能重复、政策分割的局面。为此建议,凡属与货物贸易便利化有关的改革成果,可以先在已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进行复制和推广,不需要再去设立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然后待条件成熟以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凡属与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有关的改革成果,可按试验区内企业原则上不受地域限制,可到区外再投资或开展业务的要求,采取试验区监管跨行政边界向外延伸的方式进行复制和推广,然后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凡属与政府职能转变有关的改革成果则可以一步到位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等。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早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贸区不应当攀比,更不是可以群雄竞技。这么大个中国,有几个自贸区是自然(形成)的,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上海自贸区创新面临挑战

  来自“国家使命:上海自贸区与金融创新”论坛的消息,挂牌8个多月来的上海自贸区已聚集了2297家金融类企业,日益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突破口。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框架目前已基本形成。一行三会先后出台了四部支持意见,共计51条,近期又陆续推出13项实施细则,特别是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分账核算业务的两项实施细则,为下一步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提供了载体。

  目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经挂牌成立,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在加紧筹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也都将在区内新设或者是增设交易场所。

  近日,首部关于上海自贸区研究的蓝皮书《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蓝皮书》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发布。蓝皮书指出,在金融开放的改革,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自贸区要避免落入“上海自贸区发展陷阱”。

  根据蓝皮书的解释,所谓“上海自贸区发展陷阱”,其含义是上海自贸区设立在先,很多中央的金融开放改革的配套政策及措施还未到位,上海方面被动等待;此时,传统体制机制的东西却乘虚而入,从区外延伸到了区内扎根,形成了某种定势。

  而一旦新的开放区域成立,较全面的国家政策措施基本落地时,将出现后来者居上的局面。这时,上海自贸区一时难以改变先前形成的“定势”而陷入发展滞后的陷阱。

  研究者认为,新申请的自贸区形成的竞争态势、上海自贸区发展显现出的“瓶颈”等问题已经使上海自贸区有落入“上海自贸区发展陷阱”的现实可能。

  其认为,从其他地区目前已经透露的设计方案来看,在金融开放改革方面不少与世界市场接轨程度更高,在贯彻世界通行规则上更具体。而上海目前基本上处于“等靠要”的状态,上海自贸区应发挥新功能以应对发展“陷阱”。

  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外界一直有声音质疑其开放和创新力度,而此前高层对自贸区的调研以及对上海的区域定位也给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赵红军认为,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将逐步加强。这将有赖于上海自贸区内的管理制度在整个长三角范围的模仿和示范效应以及目前长三角各省市之间的经济互补关系。

  此前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4次市场联席会议上,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邻近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合作,使长三角地区率先成为自贸区的直接受益者。

  除了对内的拉动,上海自贸区还承担着对外应对新一轮自由贸易谈判的重任,这其中,将对自贸区内的政府治理模式、本土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提出挑战。

  蓝皮书以文化产业为例指出,外资文化企业的强势入驻有可能冲击本土文化发展,而对文化产业的不断开放也有可能影响文化产业的创新。

  而由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完善需要一定时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自贸区内有可能出现通过恶意抢注而取得专利的“专利投机人”类型的企业。因此,研究者建议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要形成聚集发展的模式,并且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安全保障制度。

  他山之石

  自贸区成功的四个样本

  上海自贸区已经初现雏形。然而,目前的自贸区离真正成熟的“自由贸易中心”还有一段距离。那么,不妨放眼全球,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自由贸易”的关键在哪里,他山之石,以供借鉴

  1、韩国:设立明确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谓的支付平衡,1970年,韩国在海洋以及水运管理区建立了特殊出口加工区。2002年,韩国在临海地区设立了特殊的出口园区,根据2002年釜山港、光洋港和2003年的仁川国际机场,相继被指定为关税自由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物流和商贸的环境政策。

  于是,这个自由区成为了东北亚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2002年,韩国在包括仁川、釜山、镇海等地相继推出了经济自由区的概念,致力于提升综合商贸投资环境。经济自由区域自2003年启动以来,它的建设制度类似于特别行政区,涉及的行业包括制造、物流、医疗、教育、广播电视和金融等。同时它也能够为外商投资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居住环境,并且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截至目前,韩国已经拥有了13个自由贸易区,8个特殊经济区,主要的港口包括釜山港和光洋港以及仁川港等,这些可以归入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

  谈及韩国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范中在上海论坛期间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同时对商业相关活动行使治外法权的保护;其次,自由贸易区需要有一个完善配套的法制保障体系,同时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再次,每个自贸区必须要推出具有特色的优惠政策,比如说能够为外商投资的便利化,外商交易的便利化。”

  2、香港:进出不交关税

  对于中国香港而言,整个行政区就是一个自由贸易区,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在香港,不仅货物进出海关不需要支付任何海关关税,而且公司在香港设立任何形式的企业都是不需要成本的,外商投资者可以100%地获得公司的拥有权,并且可以很好地把利润汇回本国。”香港贸易发展局大中华区研究副总监邱丽萍指出了香港自由贸易的成功“关键”。

  香港有较为独立的法律体系,也有自己的海关监管体系。同时,作为贸易和服务的门户,香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可以成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正是因为香港位列全球第九位的庞大出口量,这意味着全球有许多国家把货物先转到香港,然后从香港再中转到其他地方。

  邱丽萍搬出了这样的“成功秘钥”:由于供应链的分散化分布,要求跨国公司有全球化复杂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同时管理许多供应链并进行高度有效的协调,迅速响应客户需求。香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枢纽作用,它可以提供成熟的环境和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其分散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她强调,自由贸易区内的服务是很重要的,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这种服务业进行高度整合。

  3、荷兰:加强内部互通

  自由贸易区在欧洲不是那么流行,尽管在欧洲过去确实有很多成功的自由贸易区的例子,但是现在很多的自由贸易区都已经被拆除了。即使在欧洲有一个安特卫普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如今也难以幸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法律的不断严格,欧洲需要对自己物品的流通进行严格的控制、管制,同时整个欧盟地区现在已经变成了自由贸易区。

  谈及欧洲的“自贸区”,第一个让人想到的便是荷兰。尤其是鹿特丹港口庞大的贸易吞吐量,让人不禁惊叹是什么让这一个小小的国家拥有如此强大的贸易实力。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校长鲍琳·范德梅尔莫告诉记者,港口的基础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质量本身,对于荷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仅仅依靠一个港口显然无法提升整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实力。

  “首先应增加上海港内部的互联互通性,同时加强中国各个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性,以及中国港口和世界各国主要大港的互联互通性。”范德梅尔莫举例指出,2007年,荷兰政府推出了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证书,这是指“以任何一种方式参与货物国际流通,并被海关当局认定符合世界海关组织或相应供应链安全标准的一方”。企业一旦获得AEO资格,可以走绿色通关,快速通关。如果没有AEO资格,企业就得耐心等待通关,检验程序极为烦琐。这有可能造成货物延期交付,从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一旦你获得认证之后,相关的政府机构对你的控制就会减少。在国际贸易当中,你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你接受较少的政府监管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对整个价值链、供应链进行认证。”范德梅尔莫指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将鹿特丹和其他一些港口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因为你可以将你的供应链进行认证,那么完成了这个认证之后,港口和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性就会得以提升。”

  4、新加坡:提高通关效率

  新加坡以自由贸易港立国,早在1969年就通过自由贸易区法案。其自贸区采用境内关外做法,提供免税区,区内允许进行一些非深度加工。

  早在1989年,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全国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这一系统打通了海关、税务、安全等逾35个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部门,所有通关程序统一经贸易网执行,原本需2至7天的通关时间甚至可缩短至不到1分钟,需向各个不同监管部门提交的多份文件也锐减至1份电子文档即可。

  事实上,新加坡便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初期,许多设计人士的研究标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曾指出,“新加坡政府的简政放权与电子政府、信息化高度结合。这给我们一种启示:简政放权不光靠理念创新,也应该利用技术创新。”

  同时,新加坡自贸区多功能、综合型自贸区的优势,既体现在自贸区内业务整合,通关便利,物流、信息处理、报关等便捷,更体现在新加坡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势。

  来自区域内其他自贸区的竞争是倒逼新加坡不断升级其自贸区软硬件的重要力量。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自由贸易区像是一个硬约束,要想从全球贸易中分到一杯羹,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以竞争倒逼效率。”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网

标签:中央 自贸区 申报 叫停 紧急

上一篇:定向降准预计释放资金3000亿
下一篇:地产风暴来袭 信托放弃中小房企

0

友荐云推荐
我要说两句
调查报道
海参 礼品 礼盒
上市公司

獐子岛·中国首届直播电商大赛(大连

2021年1月15日,獐子岛·中国首届直播电商大赛(大连赛区)决赛在大连沙河口区冰山...[详细]

蚂蚁上市突搁浅:拆解联合贷款谜团,

何时才能上市?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首先要拿出初步合规方案,其次要等征求意...[详细]

经 营 者

与辽北同行 览一方风情

2009年从日本大阪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同年回国任辽宁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详细]

以责任和担当为业主服好务

在泡崖小区,一座整洁、雅致的小楼显得很低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五层建...[详细]

深度阅读

“带爱回家”,大连对门沟葡萄认养活

为进一步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赓续升华“9 7助农纾困爱心大行动”,感...[详细]

大连市中山区工商联协同区多部门联合

3月26日至4月17日,在大连市工商联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中山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详细]

创业管理

品桥全屋定制匠人精神的传承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一批来自吉林的老木匠深耕木业17在春秋,从不打广告做宣...[详细]

用勤奋智慧擎起一方湛蓝天空

一个温婉的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柔柔的铺洒在一座朴实无华的小楼上,空气里沁着宜...[详细]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