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对于尚雯婕来说是转折,也是转型期。一个曾经的超女冠军,在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后,又从经营自己向经营产品转身,签约艺人、跨界做电商达人......当她一再对i黑马强调:“我现在就是一个产品投资人”的时候,你们有什么要问的?
从华谊出来后,尚雯婕多了两个偶像,一个是时尚圈的名设计师 masha ma 。一个是科技圈人称“雷布斯”的雷军。据说“反艺人粉丝经济”的论调就是从雷军那发散而来。此前,她曾是一个在音乐上风格定位并不清晰、且完全与时尚、科技圈绝缘的人。(鲜有人知道,她私下其实是个科技产品控兼数码达人。)
现在的“尚老板”更喜欢这样的表达:“我现在就是一个产品投资人,我希望将公司做成一个小而美型的娱乐品牌公司,基于互联网打造一系列跨界娱乐产品。电商只是尝试的开始。”
超女冠军两重天
尚雯婕在获得06年的“超女”冠军后蛰伏了好几年,正巧赶上传统唱片市场开始萎缩,大批因定位不明、音乐风格不够突出,反响平平的艺人加速淹没于市场。刚获得“超女”冠军的尚雯婕并没能趁热打铁捞金至手软,而是在高投资低收益的境遇下,进入了事业的“低潮期”。以至于时隔6年后,她仍在节目中极力证明“我是歌手”这一身份。
同为超女冠军,05年冠军李宇春以1000万收入在06年位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六名。相比之下,迟一年出道的尚雯婕却相差甚远。据传,尚雯婕有过很长一段清贫的生活,广告、签约两无着落,除了天娱每月发的工资外,尚雯婕的收入几乎为零!
2007年7月,华谊“拯救”尚雯婕脱离合约纠纷,尽管这起合约纠纷以双方私下和解而告终,但由于华谊是以合约的方式来扣除尚雯婕应付给天娱的违约金,华谊在合约中提高了分成比例。之前并不看好尚雯婕星途的华谊将其广告唱片约、商业约统统拿下,并将其按照吸引小资人群的方向去打造。
在尚雯婕进入华谊后,事业上并未迎来美好的“春天”,公司按合约一年为她出两张专辑,每张投资都不低于100-150万,但基本是复制一贯打造女歌手的方式,在聂心远之前的描述里,尚雯婕的才华和潜能并没有被挖掘出来。
华谊初期在打造尚雯婕时,试图用“文艺青年”去给她定位,看起来似乎不太贴切,在聂心远的眼里,尚雯婕平常不太爱说话、也不擅长表达,但对自己要做的事十分确信、执着,还有一点会“愤怒”的脾气。
被互联网思维“熏陶”过几年的聂心远认为,“文艺青年”这个玩法一开始就不适合尚雯婕。打造艺人就像是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需要经过市场调研、营销策略、产品规划,在产品的市场定位、受众人群、推广策略明确的情况下再投入市场,否则艺人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毫无特色,扔出去也打不出声响。
从小对营销感兴趣的聂心远学的是国际贸易,去华谊任职以前,有过一些娱乐营销的经验,他在盛大有过两年从事IT行业的经验。在华谊七年,他从商务部助理到企划,接触的都最核心的业务和资源,之后开始全面接手华谊音乐的企划、制作、宣传以及公关部四个部门,负责签约、解约、打造与推广艺人和音乐产品。
无论从默契程度、还是专业技能上,他俩的在彼此了解、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良好的互补。2012年年底,聂心远和尚雯婕合伙成立了工作室。“室长”聂心远主要负责操控大盘的整体运作,而“妇室长”尚雯婕则负责产品的创意、设计和推广等工作。“她的业务和传统唱片歌手不一样,需要相对独立的团队操作, 需要把每一步都细化,我们对彼此有信心。”聂心远对i黑马说。
艺人工作室不再依托大的传媒集团或经纪公司,好处在于运营相对灵活,更专业且专注地打造艺人和产品。当然,随之而来的考验是初期要建立一个适合公司定位的架构:从工作室模式转为正式的公司运营,从经纪人与艺人的合作模式变为合伙人模式。“我们摸索调试了将近一年,12年底,工作室还处于相对初始化的状态。13年主要为雯婕的演艺事业持续上升做一些工作,同时专注进行团队建设和培训。14年,公司正式成立了BG Fashion 黑金时尚,寻找一些专业的互联网、电商等人才参与进来。经过这一年的磨合、调试、修正,希望15年能走上正轨。”
跨界融合
聂心远一直用“产品经理”给自己定位。从09年全面接手尚雯婕的事务时,就确定要把“尚雯婕”三个字做成一个“品牌”,或一个“平台”。他认为一个艺人除了演艺工作,更多的是“传递”她所引领和推崇的“精神”。
“尚雯婕”要通过品牌化来转型,这意味着必须走商业化的道路,首要的是摒弃掉之前的所有定位,打开一个分众市场。他们最终明确了一个方向:尚雯婕能影响的是一部分有一定文化水平、喜欢追求新鲜时尚事物、有梦想且肯为了梦想坚持付出的、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群。但尚雯婕喜欢的是相对小众的电子音乐,要对其进行商业化的改造预期会比较漫长。
聂心远为其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击穿市场的总体思路是,先从时尚切入,将“个性”标签与尚雯婕做对等匹配,之后将“电子乐”的新锐概念代入时尚感的“新形象”,从而塑造一个全新的“尚雯婕”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