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新国九条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体系构建、基础制度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金融创新进入了高峰期。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步伐加速,催生了阔别许久的牛市,上证指数翻番。股票发行注册制、沪港通试点、退市制度、并购重组、新三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引领资本市场生态格局新变化。
改革催生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改革的步伐。在“新国九条”颁布一年之计,我们回顾过去,纵观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新气象。
过去一年,在新国九条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中国资本[0.00%]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体系构建、基础制度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金融创新进入了高峰期。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步伐加速,催生了阔别许久的牛市,上证指数[0.20%]翻番。股票发行注册制、沪港通试点、退市制度、并购重组、新三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引领资本市场生态格局新变化。
市场化提速
注册制改革呼之欲出
可以预见,随着《证券法》修订完毕,注册制改革将以“市场之手”搅活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热情,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把时钟拨回至一年前。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时隔十年后,再次从国务院层面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顶层设计,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风险自担与投资者保护、积极推进与稳步实施的关系为基本原则,从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
市场称之为“新国九条”。其中,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为释放改革红利、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政策环境。
自去年6月份,证监会重启新股发行以来,注册制改革,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涉及市场参与主体的“牵牛鼻子”系统工程也开始驶向深入,在现行证券法的要求下,证监会发审委依旧存在,但其主要核准重心已从此前关注企业盈利发展前景,逐步转向至审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发行部披露的发审会会议主要提问内容显示,发审委询问的七成问题均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相关,审核要点涉及文件的各类数据和披露细节、以及中介机构在信披环节中是否勤勉,加之上会前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的抽查,加强了对试图在信披方面蒙混过关企业的震慑作用。
与此同时,在向注册制过渡期间,为了平衡资本市场改革力度与投资者承受能力,监管层对新股发行实行了“管价格、调节奏、控规模”的相关措施,在2014年下半年控制新股发行总数在百家左右,而后又根据市场情况,在2015年上半年适当增加新股供给,将每月下发一次新股批文的速度提升至一月两次,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还在市场低迷时释缓了投资者对新股大量入市的恐惧心理,在市场上扬时增加了投资标的。
不得不承认的是,从审批制到核准制,我国新股发行体制历经了数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述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但行政管制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市场内在约束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正如证监会主席肖钢所说,“控规模”的方式虽然短期有稳定股指和投资者心理的作用,但却不利于市场自我约束机制的培育和形成,甚至造成市场供求扭曲,对中长期股市发展不利,市场主体与监管机构的博弈代替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不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稳定运行。
注册制推出势在必行。好在,在“新国九条”的改革要求下,《证券法》修订已有实质性进展,《证券法》修订草案也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其中最受瞩目的要数注册制改革在修订草案中的确立,具体来讲,就是实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企业向投资者披露充分和必要的投资决策信息,政府不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和“背书”,中介机构承担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把关责任,投资者依据公开披露信息自行作出投资决策并自担投资风险。可以预见,随着《证券法》修订完毕,注册制改革将以“市场之手”搅活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热情,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在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层面,新三板从去年中旬以来就吸足了市场目光,站在了万众创新的“风口”,随着新三板做市制度的推出、市场指数的完善,投资者对新三板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加之,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新游戏规则层出不穷,未曾被资金肆虐的部分估值洼地正被快速填平。
由于新三板挂牌条件对公司现金流、净资产、股本总额均无要求,只需公司存续期满两年,且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让很多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