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营网 辽宁经营网_中国经营网_中国经营报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阿里开启“投资模式”:一月“烧”百亿
2014-04-10 12:27:56   来源:辽宁经营网   [复制链接]

4月8日:携史玉柱入股华数传媒

  4月8日晚间,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而停牌6周之久的华数传媒终于拿出定案,宣布将向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发行新股,募集资金65.4亿元人民币。发行完成后,云溪投资将持有华数传媒20%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华数传媒公告称,“为加强公司在新网络和新媒体产业的战略布局,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引入云溪投资作为投资者。云溪投资系由巨人前CEO史玉柱先生和云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云煌投资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控股。史玉柱先生和马云先生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投资华数传媒布局文化传媒产业。双方希望通过在资本平台上的合作,把握市场动向、进行战略规划,将公司打造成国内垂直一体化综合传媒集团。”

  不过,本是一桩皆大欢喜的交易,却因云溪投资的背景而丛生疑窦。

  公开信息显示,华数传媒为筹划此次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于2014年2月25日申请股票停牌。然而彼时,云溪投资尚未成立。浙江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云溪投资为一家注册地在杭州的有限合伙人公司,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除证券、期货),该公司在2014年4月2日、也就是此次华数确认其为新股发行对象前的6天才刚刚成立,就连华数昨日的公告中也承认“(云溪投资)尚未开展经营”。

  此外,工商登记信息还显示,云溪投资的普通合伙人为史玉柱,占股0.9943%;以及杭州云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股0.0002%。云溪投资的有限合伙人为谢世煌,占股99.0055%。

  其中,云煌投资作为一家成立于2014年3月末的新公司,注册资本金10万元,其实际控制人正是马云,占股99%;谢世煌占股1%。而值得一提的是,谢世煌为马云多年密友、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十八罗汉”之一,他在马云的多家个人控股公司,如浙江融信等,均与马云保持着“谢持股1%,却代为出面”的默契。

  而更奇怪的则是此次云溪投资用于购买华数传媒股份的资金来源,根据华数传媒公告,“云溪投资的资金来源均为其合伙人的实缴出资。其中,普通合伙人史玉柱和云煌投资的资金均为自有资金,有限合伙人谢世煌的资金来自于浙江天猫向其提供的借款。”

  事实上,这已不是阿里与华数的第一次合作。

  早在2010年,同处杭州的华数传媒和阿里集团就已牵手合作,阿里与华数集团下属
浙江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曾共同投资1亿成立华数淘宝,试水网络视频电视购物。阿里此后回购了华数传媒持有的华数淘宝的股份,合资宣告结束。

  而此次马云携手史玉柱再次与华数合作的背后,则不难看出阿里的家庭互联网“野心”。

  众所周知,2013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开始频频向家庭互联网领域发起了冲击,包括百度、小米、乐视在内的公司纷纷发布互联网盒子,以占领用户客厅。

  去年7月,阿里巴巴再次携手华数进军OTT市场,双方共同发布首款“天猫”盒子。同时,阿里巴巴还正式发布了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以及基于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只不过,智能电视的合作伙伴,包括了海尔、创维、长虹等电视厂商,还包括海思、思科等厂商。

  由此,阿里巴巴借助“基础网络+软件+硬件+互联网”构建家庭互联网的战略也显现出来。

  对此,融合网总编辑吴纯勇表示,如果说淘宝、支付宝、聚划算、阿里云、高德、微博是阿里在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落下的众多棋子,华数传媒则是阿里在有线电视网络上落下的一枚棋子。有线电视网络生态链一旦成熟并像互联网那样成长起来,阿里旗下诸多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将会复制并转移到该领域。

  吴纯勇还分析称,对有线电视行业来说,这次华数传媒与马云、史玉柱的合作,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靠每家几十元月租、落地费、付费频道收费“过活”的模式,即将“过时”。史玉柱熟悉网络游戏,马云有支付系统。之前,阿里与华数的电视购物试验失败。现在,通过引入互联网商业模式,比如电视游戏,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从而把电视这张大屏以及背后2亿多有线电视用户激活。【查看详细】

 
 

4月3日:控股恒生电子

  4月3日,恒生电子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恒生集团17名自然人股东已与浙江融信签署《股权购买协议》。马云控股的浙江融信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电子的控股股东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合计交易总金额约为32.99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将成为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不过,对于马云此次控股恒生电子,市场也存在一定的猜忌。

  2014年1月,恒生电子公告了关于核心员工入股“创新业务子公司”的办法。公告中还提到,如子公司满足独立上市的条件,则可以考虑子公司实施独立上市的计划。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成立“创新业务子公司”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表明恒生对互联网金融新业务的战略定位已清晰,方便未来引入相关人才。


  而阿里小微金服集团并不包含在阿里巴巴集团此次赴美IPO资产当中。在阿里入股天弘基金时,就有分析认为,浙江阿里(支付宝)可能有意借壳内蒙君正,此番收购外界又猜想马云曲线控股恒生意在借壳。

  对此,恒生电子在公告中也表示,“浙江融信及其实际控制人马云先生进行本次交易并非以借壳上市或注入资产为目的,在未来12个月内,没有将其名下资产和业务注入公司的计划。”公告还表示,“除马云先生在阿里巴巴集团担任董事会主席之外,浙江融信与阿里巴巴集团并无股权或控制或被控制关系。”

  另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几年前马云曾想直接收购恒生电子,但未能成功。此次出手收购恒生电子大股东恒生集团,“说明马云早在几年前便开始布局金融业了,并不是突发奇想。”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马云收购恒生电子不仅意在恒生的金融电子平台,还包括恒生的后台数据资料,据此分析金融客户的交易行为,成就阿里金融大数据梦想。

  但这一说法被恒生电子否认。该公司在声明中称,“恒生电子只是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IT软件,软件交付后由客户自行运营与管理,公司与公司的技术、维护、工程人员不可能获取、不可能泄露金融客户的数据,金融数据的储存与产权完全归客户控制与所有。”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虽然目前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间的格斗似乎还并未升级。但马云这一招,多少扯动了传统金融业的神经。

  要知道,本次收购将给非银行金融业带来从客户流量到产品到后台系统托管的一站式服务,资产管理企业仅仅需要专注投资即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这也将带来资产管理行业的巨大变革,未来协同电商消费端、机构投资端的大数据一体化将带来投资领域的巨大创新,用互联网的方式和思路来武装提升行业。

  可以预见,未来创新产品将不仅仅是余额宝类理财产品,而是通过IT手段创新更多品类产品,从而变相推动中国金融改革。

  对此,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认为,互联网企业通过收购抢占B端、C端入口的趋势将变得异常明显,传统金融机构应加强相关投资,并用收购方式快速应对,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入口型公司将引起关注。

 

3月31日:战略投资银泰百货

  3月31日,阿里集团与银泰商业集团共同宣布,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

  根据联合公告:阿里集团将以认购银泰商业新股及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总投资额53.7亿元港币。交易完成后,阿里集团将持有银泰商业9.9%的股份及总额约37.1亿元港币的可转换债券。

  合作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内,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阿里集团可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银泰商业的普通股股份,从而使得阿里集团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众所周知,阿里集团的优势是线上资源,银泰商业的优势是线下资源。对此,艾瑞
咨询集团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曹军波认为:阿里集团投资银泰商业成为股东之后,线下与线上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彼此的戒心消除,双方将在O2O方面深化合作。

  而事实上,银泰商业和阿里的合作早在去年已经开始。去年 “双十一”前夕,银泰商业与阿里旗下的天猫商城宣布,双方将在O2O领域进行合作。银泰商业线下35个实体店将参与“双十一”大促,用户可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的O2O试消费。

  今年3月8日,手机淘宝又与包括银泰商业在内等5大零售百货集团合作,打通手机、电脑、线下零售消费路径,共同探索全新的移动化、电商化消费模式。

  但是,此前双方的合作只能算是业务层面的战术合作,而这一次则是直接让提升到股权层面的战略合作。

  而对于此次阿里与银泰合作的原因,RET睿意德商业服务部董事杜斌分析表示,“对马云而言,他并不是要做零售商,他需要的是一个大物流平台,这个物流体系网罗各大零售商,由零售商提供各类实体资源,银泰商业已拥有多达近1000万个商品的数据库体系,这正是阿里系缺乏且看重的。正如阿里集团自己所言,其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的百货企业、购物中心及其他零售业态,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结合。因此,可以预想打造大物流概念的菜鸟就是马云和沈国军的终极梦想,一旦成功,沈国军将成为从实体零售商转型向虚实结合新商业模式的第一人”,但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摸索过程,或许这也是此次阿里集团通过可转债形式逐步投资的原因。

  另外,对于阿里战略投资银泰,业界均表示看好。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O2O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将线上用户引到线下,是阿里O2O发展中的最重要一步。“对于缺乏线上入口的阿里而言,投资银泰商业更多的是为了线上觅入口,线下寻出口。”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当前口碑和情感成为影响用户购买的主要因素,会员体系对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此外,双方的支付体系全面打通,意味着用户的支付宝将不仅能在线上和一些地面的零售终端购买商品,更能进入到商场中,让整个的支付都通过支付宝来进行,也将有助于其与微信支付的竞争。【查看详细】

 

3月20日:2.15亿美元领投Tango

  3月20日,美国移动聊天和通话应用Tango宣布获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2.8亿美元投资。其中,阿里投资了2.15亿美元,可能得到20%-25%的股份。据了解,这是阿里在美国的最大一笔投资。

  据了解,Tango是一家集免费视频通话、音频通话、文本讯息为一体的移动应用服务商,在3G、4G和WiFi网络环境下为客户提供跨平台视频聊天服务。

  而阿里此次投资Tango,被业界认为再次表明了阿里对IM工具的重视。虽然阿里将希望寄托于来往,但至少目前看效果并不理想。尽管Tango的用户更多地集中于北美市场,
Tango和阿里也尚未针对中国市场展开任何合作,短期内无法与来往形成协同效应,但马云3月17日在一次演讲中曾表示,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机会都是均等的,对阿里来说,还有3到5年的时间来争夺移动互联网的门票。

  那么,阿里到底看上了Tango什么呢?众所周知,由于老对手腾讯公司凭借微信迅速发展,业绩好不容易超过腾讯的阿里又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被腾讯压着打。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移动社交工具访问时长榜单,微信以77865小时位居榜首,阿里旗下“旺信”和“来往”分列四五位,“来往”仍无法与微信相提并论。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双方联手,足见马云“誓把‘来往’超微信”的“野心”。一方面,虽然阿里方面目前不愿意透露双方未来会展开哪些合作,但仅凭联手后的增量效应,就颇值得业界期待。另一方面,“移动视频聊天服务”为“来往”破局增加了可能性,在4G的发展趋势下,抢占视频社交高地,或许正是阿里给移动互联网通讯定下的新方向,而Tango在视频聊天服务的能力和经验上,对“来往”都将大有帮助。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微信正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而Tango在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市场发展势头不错,阿里借助Tango,也可有效阻击微信在海外发展的势头,为“来往”的成长赢得时间。

 

3月12日:佰程旅行网获阿里巴巴融资

  3月12日,国内首家O2O出境旅行服务公司佰程旅行网,获得来自阿里巴巴和宽带资本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近2000万美元。在业内看来,已在旅游领域拥有穷游、在路上的阿里巴巴,此次将佰程纳入旗下,旅游蓝图的布局已经渐渐明显。

  对于本次投资,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看好佰程现有的O2O模式,并期待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上,能与佰程有良好的业务合作。佰程方面则表示,本次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互联网建设、品牌推广和服务体验的提升。

  据悉,区别于其他旅行网站,佰程选择以签证服务为突破口,用户不用上门,通过
手机和电脑就可以轻松搞定签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自由行时代的来临,个人出游的需求不断增加,签证办理的琐碎流程令许多游客发愁,佰程以这一业务为突破点独辟蹊径,显然阿里巴巴也是看中了其发展潜力。

  另外,在劲旅咨询CEO魏长仁看来,穷游、在路上、佰程可以很好地在出境游业务上做串联,而随着《旅游法》的出台及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内出境自由行的需求将会不断上升。此外,出境游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阿里目前的一系列出手,已经为自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出境自由行布局。

  同时,对于阿里巴巴此次投资佰程网的意图,艾维邑动CEO石一介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APP都可能是流量入口。”

  据悉,虽然阿里巴巴在移动购物、移动支付、地图、团购、移动社交等的布局逐渐形成闭环,但尚无微信一类的“杀手级”流量入口,其移动端的流量来源较为分散,即需要各个领域平均用力。显然,对于混战中在线旅游市场,阿里巴巴迫切希望“分羹”。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顾浩一则认为,在线旅游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目前还是双向的正向循环,但是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流量互动,其实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毕竟BAT巨头总体来说都“不差钱”,战略意义大于资本意义。【查看详细】

 

3月11日:战略投资文化中国

  3月11日,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获得阿里巴巴集团62.44亿港元的战略投资,在增资扩股后,阿里巴巴也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占股60%。

  公开资料显示,文化中国2009年10月借壳上联水泥登陆港交所,业务覆盖主要是影视制作、手机游戏、电视广告(甘肃卫视)、报刊杂志(《京华时报》)四大类,其中,影视制作是中流砥柱,文化中国2013年半年报显示,其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4.82亿港元,其中影视制作发行一项就有3.02亿港元,占比达到六成。

  由于地处香港,文化中国与香港电影界一直联系紧密,近年来最知名的一个案例便是其参投了《西游·降魔篇》,当时,周星驰作为执行董事的比高集团将30%的项目股权以3800万的价格转让给了文化中国,后者也因此成为这部影片票房大卖的主要得益方之一。而且,有媒体报道称,文化中国和周星驰签有长期合约,接下来的七年里还将与周星驰合作五部电影,另外还有包括葛优、黄渤等内地一线影视人的工作室已经和文化中国签约。


  更有意思的是,文化中国的股东当中不乏大咖身影,除了持有24.9%股权的第一大股东董事长董平之外,文化中国的第二大股东是著名投资人沈南鹏,而且,如今与阿里全面开战的腾讯居然也持有8%的股权,但在阿里增资入股后,腾讯的股份被稀释为3.2%。

  可是,这样一家看上去资源颇为丰富的公司,在港股的表现却极其惨淡,在阿里入股之前,这只股票的价格一直在1港元以下徘徊,竟然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仙股”。

  对此,民生证券高级分析师郑平分析称,“文化中国的股价表现确实很低迷。”郑平表示,“它的业务虽然多,但是都不拔尖,包括《西游·降魔篇》的这笔投资,当时拿走内地票房大头的是发行方华谊,文化中国虽然也获益,但不是最大获益者。电视和报纸的广告,也不是很有成长性的业务了。”

  业务不算拔尖,股价表现惨淡,这样的状况不免让外界疑惑,阿里砸下重金,难道是收了一个烂摊子?恐怕不然。

  2月25日,文化中国停牌时,股价报收在0.64元,3月12日复牌,文化中国暴涨186%,收盘价为1.84元,盘中甚至一度涨幅超过400%。“文化产业现在当红,有阿里撑腰,即使文化中国以前没什么作为,以后也很可能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在乐正咨询研究总监彭侃看来,就算不考虑业务融合,这也是一笔划算的财务投资。

  当然,对于阿里来讲,这恐怕不会仅仅是一笔财务投资。

  郑平认为,“腾讯向电商渗透,阿里向线上娱乐渗透,这都是在进攻对方的优势领域,文化中国这个标的虽然有些让人意外,但想必不会是阿里的唯一布局。”

  对此,彭侃也评价称,“文化产业在中国还是个很不成熟的行业,互联网企业凭借雄厚资本,还是有撬动行业的可能的,淘宝一个三八节,就能贡献上亿票房,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频繁投资为估值?

  而事实上,阿里近段时间以来的频繁投资,多少令业内颇为不解。

  纵观阿里近期的投资路径,从围绕电商业务的布局来看,无异于又一轮遍扫入口。

  “大数据+平台入口”的布局思路,是阿里近期投资布局的主线。“近期阿里的投资仍然是多入口战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表示,BAT互联网巨头商业生态趋同化,谁都想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成为互联网生态的枢纽,连接人、数据信息流和资金流。

  另外,从央行喊出暂停,到与四大行过招,支付宝内部已有产品因此暂缓推出。但阿里巴巴的金融扩张布局并没闲着。

  就在马云入主恒生的同一天,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上海全资设立了“招财宝”,试图打造理财平台,面对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放。

  事实上,基于云计算的金融底层布局,阿里系早前就已着手在做。阿里云在去年推出“聚宝盆”业务,面向两千多家中小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基础数据存储计算等服务。

  对此,易观智库分析师王珺说,“尽管金融业务并不会被装入上市资产包,但从整个阿里系的布局来看,围绕支付宝的必然是核心一环。不仅关系到电商等业务能否顺利完成,支付业务带来的资金流也是阿里的重要价值。”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占入口、沉淀数据并试图用云计算布局之外,阿里系近期通过一系列投资,获取多领域牌照资源,为未来业务拓展占位,但进门之后如何操盘,达到预期收效仍待考验。

  而另一个门槛在于业务整合。阿里入股银泰消息宣布当天,银泰股价高开低走,尽管银泰商业CEO陈晓东回应说“会拿出成绩单给大家看”,但线上线下商业如何整合仍待突破。酝酿已久的报纸头版二维码扫码购物,是否能从传统媒体读者中开辟网购新空间,也并不一定乐观。借助华数传媒能否圆阿里的“家庭互联网梦”,以及通信业务二级批发商的拓展空间到底有多大,都还是未知数。消息人士称,阿里的“投资季”仍将持续。

  除此之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阿里近期的频繁动作,也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上市做准备。

  据悉,此前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鸿平曾表示,阿里的投资思路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和阿里业务能较强整合的,只要对阿里本身有益,控股也好,收购也好,占股多少,都可以谈;二是与阿里巴巴打造生态圈、平台有关的公司,强调布局和共生关联性。

  而上市在即的阿里集团如今不差钱,去年借的120亿美元除了还债外,拿出手的资金还有许多,将外部资产低价收进来“包装”抬高资产价格供资本市场想象,应当是阿里赶在上市前疯狂收购并购的主要目的。

  来自阿里巴巴的内部人士也对媒体表示,“只要有价值,马云都会考虑收入囊中。”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阿里巴巴仍然会从资本层面上频繁出手,按马云的规划,上市前的故事还会更加出其不意。

 

  (来源:东方早报、每日商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济时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文汇报、北京商报、华夏时报、新华网、深圳商报)

 

结语

  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巴巴的收购动作仍将继续。而不论是为了生态布局,还是为了上市估值“讲故事”,无法忽略的是,阿里巴巴的收购步伐并不会就此停歇,互联网巨头间的竞争也仍将继续。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网

标签:阿里巴巴投资上市

上一篇:海鑫钢厂失控?
下一篇:P2P乱局

0

友荐云推荐
我要说两句
调查报道
海参 礼品 礼盒
上市公司

獐子岛·中国首届直播电商大赛(大连

2021年1月15日,獐子岛·中国首届直播电商大赛(大连赛区)决赛在大连沙河口区冰山...[详细]

蚂蚁上市突搁浅:拆解联合贷款谜团,

何时才能上市?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首先要拿出初步合规方案,其次要等征求意...[详细]

经 营 者

与辽北同行 览一方风情

2009年从日本大阪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同年回国任辽宁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详细]

以责任和担当为业主服好务

在泡崖小区,一座整洁、雅致的小楼显得很低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五层建...[详细]

热点排行
深度阅读

“带爱回家”,大连对门沟葡萄认养活

为进一步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赓续升华“9 7助农纾困爱心大行动”,感...[详细]

大连市中山区工商联协同区多部门联合

3月26日至4月17日,在大连市工商联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中山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详细]

创业管理

品桥全屋定制匠人精神的传承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一批来自吉林的老木匠深耕木业17在春秋,从不打广告做宣...[详细]

用勤奋智慧擎起一方湛蓝天空

一个温婉的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柔柔的铺洒在一座朴实无华的小楼上,空气里沁着宜...[详细]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