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问题重要吗?中国自古就有俗语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说一个家庭现在富裕了,但不等于未来的后代也会富裕,在传承了几代之后,原先富裕的家庭会变得贫穷,也就是常说的家道中落。而原先贫穷的家庭在传承几代之后,经过努力也会变得富裕。所以,这么看起来,代际的问题看似不用我们担忧。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类似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过程,家庭之间相互竞争,优胜劣汰,哪个家庭胜出,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演化经济学,就是采取了这种视角。历史的看,演化视角有其合理性。人世沧桑,某些荣耀的确难以持久,而某些身处底层的家庭也总会苦尽甘来。
这么说来,根本就不用为代际问题发愁了。历史会自然解决这个难题。所有的代际不平等会因为自然选择而转换,从而对个体来说,也就不用为此烦恼。这就是风水轮流转。但我们别忘了另一句俗语,也是自古传下来的,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俗语的表面意思是说,后代的行为其实是由家庭决定的。如果进一步引申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你是穷人出身,就只能过穷人的生活,干穷人能干的事情;而假如你是含金钥匙出生的,那么就可以过富裕的生活,行贵族的做派。这看起来是一种出身决定论,实际上隐含了笔者一直强调的代际问题。按照这句俗语,代际问题就是个关键问题,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事实上,中国自古传下来的俗语经常都是同一个问题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说法,而两种看似对立的说法实际上显示了真实的代际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种可能性。假设有个叫张三的家庭比较富有,先甭管人家财富是如何来的,总之从现在来看比较富有。张三有个独子小张,备受家族宠爱,在家里呼风唤雨。小张生来富贵,根本不用为生活发愁,因而也无需学习,无需进步,反正张三积攒的财富他一辈子都花不完。小张挥霍一辈子,留了一大笔没花完的财富给小小张,也就是小张的儿子,张三的孙子。小小张继续挥霍,花钱比小张更大方。结果在小小张人到中年时,发现家里财政空虚,富不过三代成为现实。这种情况会发生吗?当然可能,但也仅仅是一种可能而已。还有另一种可能,张三富裕了,对知识的重要性体会更深,因而非常重视小张的教育,请好老师,上好学校,培养各种技能,使得小张的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小张不仅继承了张三的财富,而且更进一步,把家族企业做大做强了。小张生成了张三家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也决定了小小张的起点,小小张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享受更好的教育,从而具备更优秀的人力资本水平,顺利接下了小张的事业。结果,不仅没有出现富不过三代的局面,张三家反而成长为名门望族。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否富不过三代,不仅仅取决于家庭自身,更重要的还取决于社会。在经济学里会出现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假如不考虑再分配政策,仅仅按照达尔文似的物竞天择机制生活,那么人和动植物界不同的是,在人类社会,还真可能出现富人总是富人、穷人总是穷人的情形。原因在于,富人可以设计对自己有利的制度,而穷人没有机会参与设计各种制度,缺乏话语权,所以总是无法通过制度设计来改变命运。社会的进步,就体现在逐步让原先没有话语权的群体慢慢有话语权了,或者说,制度设计的参与权利逐步在不同财富人群中扩散了。我们有时候误读一些经典著作,就在于天真地认为权利的平等化是自然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人们主动争取的过程。同样是平等,在几百年前的著作表述中和在当今的表述中是不同的,我们却往往忽略这种差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性别。社会平等包含性别平等,但性别平等是近百年才有的。也就是说,在几百年前的经典著作中,虽然很多杰出学者都在谈论平等,但在他们眼里,平等是部分人的平等,也就是说,首先人有三六九等,然后在他们认同的一个群体中,才谈得上平等。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滥用先人的观点,就会导致各种偏激的观点。
当然,误用前人观点也不仅仅是普通人的事情。很多著名学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往往会隐含自己的理论假定,从而做出简洁但偏激的处理。比如诺奇克觉得罗尔斯的再分配设计无助于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状况,而诺奇克自己假定了罗尔斯笔下的最弱势群体也可以有自己的声音。罗尔斯期望通过再分配政策来改变弱势群体的现状,就是看到了弱势群体不可能获得社会参与的机会。媒体会为弱势群体呼吁吗?偶尔可以,但大多数时候,媒体是被财富把持的。看不清这一点,自然也就不能理解罗尔斯的苦心。而诺奇克的辩论只是学理上的争论,也就是说,诺奇克希望呈现出罗尔斯可能忽略的另一面。但倘若一个社会按照诺奇克的哲学观来行事,就好比你希望市场能够按照一个完全竞争的模样来运行,看似美好,却不现实。所以理论归理论,现实终究还是要回归现实。其他不同立场的激进观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就是往往不看思想家在阐述自己的逻辑时隐含的理论假定,然后就无限制地推广,这就等于违背了这些思想家的本来意愿。无论是哪一种激进观点,都不愿意坦率地给出自己的理论假定,从而造成一种普适性的假象。反过来看,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各种俗话反而更加具有辩证思维,同时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这才有了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角度的俗语表达的缘故。